作者:伍必勝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22
美術館屬于藝術類博物館,但是光環(huán)境與歷史類博物館照明有很大的差別。
美術館整個空間比較亮,照明方式以泛光為主,俗稱“白盒子”。
這樣做的緣由主要有三個:
一是空間亮了以后,看起來比較寬敞。
二是泛光照明比平均,柔和。環(huán)境友好,眼睛不易疲勞,人在里面比較舒適。
三是空間明亮了,便于欣賞作品的細節(jié)以及長時間觀摩。
當然,我們可能擔心,整體的光環(huán)境亮且平均,沒有將重點光放到展品,會不會讓觀眾無法注意展品?
這個我們其實不用擔心,人的確具有趨光性,哪里亮眼睛會先注意到,但是如果都亮了,我們會關注顏色。
美術館展示的作品,色彩比較豐富,然沒有對作品作重點照明,精美作品還是會成為觀眾的焦點。
美術館空間布光時以自然明快為主。這個自然明快,是基于觀眾感受。并沒有必要完完全全做成白天的樣子,畢竟是室內(nèi)布光,這時要做一些調(diào)整。
白天自然的光很亮,照度非常高,午是幾萬勒克斯,早上及黃昏也到一兩千多,但是在室內(nèi),照度幾百就夠了。要在室內(nèi)做出自然的光環(huán)境,我們會相對做亮一點,無需做到通常室外的照度。
而且白天的色溫也是很高的,天大部分時間5000-6000K很普遍,在室內(nèi)做比較自然的光環(huán)境就不需要這么高,我們一般用4000K。
高色溫是與照度相適應的,室內(nèi)照度降下來了,溫也隨之下降,然空間看起來會比較奇怪,有點慘淡。
自然的光環(huán)境容易讓我們想到藍天白云,但這個真實的環(huán)境光太強,太硬.如果在室內(nèi),我們沒必要去完全模擬,從空間及觀眾感受考慮,我們采用類似陰天的光會比較合適。光相對強卻柔和且舒適。
所以,在美術館空間,我們最常采用比較明亮,看起來自然的光環(huán)境,會作以下調(diào)整:
1.整體照度適當提高,使空間看起來寬敞
2.色溫適當提高,通常用4000K,與較亮的照度結合,更自然
3.采用柔和的洗墻或寬光照明,使整體空間偏亮,偏勻
當然,也有一些美術館采用類似博物館的“黑盒子”的做法,對展品重點照明,其它空間做暗,達到基本照度或者安全照度就可以了,實現(xiàn)“以暗襯亮”。
這樣的空間,度做低了,色溫也要隨之調(diào)整,一般用3000K,因為在暗空間,低色溫會比較舒服一些。
照度方式也隨之變化,以重點照明為主,如果采用泛光照明,體照度偏低以后,觀眾對于色彩的感受度降低,對展品關注度降低,而且在仔細觀摩時,難以辨識細節(jié)。
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小型的展示空間,由于照度對比大,在這樣的空間停留太久,眼睛易疲勞。而且接待游客不能太多,易看不清。
因此,除了文物或者名貴字畫,需要重點考慮光對作品的損害,才這樣做。一般的美術館還是以亮環(huán)境為主。
當然,雖然“白盒子”的參觀體驗強于“黑盒子”,是,在設計美術館光環(huán)境時,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,如展品保護,空間光環(huán)境太平板等問題等。
美術館的空間做亮,通常有兩種方式,把天花做亮,抑或將墻面做亮。
把天花做亮有很多辦法,通常在天花上做燈膜。這樣空間全亮了。這種往下普照的方式也符合人的生理習慣。
上圖是天花燈膜的效果,燈膜雖然簡單易用,但要注意以下情況:
1. 燈膜表面與內(nèi)部的光源應保持一定距離,這樣燈光能充擴射,從而燈膜漫反射出來的光就很勻。如果距離不足,會出現(xiàn)一道道亮斑或亮暗交叉光斑。如果天花空間高度不夠,燈膜只能離光源很近,這時可以在光源上方加一層擴散膜,將光打散。
2. 如果整片天花膜太大,長時間使用易下墜,因此要注意支撐
3.天花燈膜最好能調(diào)光,光源時間久了會有些衰減,因此開始可以調(diào)暗一點,之后再調(diào)亮,以控制光照的一致性。另外,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亮度也能減弱眩光
4. 燈膜應透光率高,且一定要能耐溫,防火。
5.考慮好后期維護的問題,光源,燈膜,支架等一定要質量可靠。
天花膜制作容易,也效果不錯,但也有個弊端,就是不節(jié)能。
就美術館而言,重點是展示物,而這些大部分布在立面,所以天花膜的方式大部分光浪費掉了,從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的角度來看,不是很可取。
為解決這個問題,也有通過引入自然光的方式,解決這個弊端。
上圖是德國法蘭克福施特德爾美術館,中央吊頂分布了很多個優(yōu)雅的弧形孔洞,這種洞穴式的開口引入了自然光,這樣一方面解決展廳的光照問題,另一方面能耗極低問題。
當然,不是所有的展廳能方便地引入自然光。
這種情況,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,那就是自然光的變化很大,所以展廳還要配備柔光的裝置,有害光過濾裝置(自然光的紫外,紅外輻射較大),光照度自動補償裝置等。
上圖是另一種天花漫反射照明方式,通過燈光將布在天花的雕塑或者藝術品照亮(燈具一般隱藏在邊部槽位里),這種漫反射照明,將展品表現(xiàn)得很充分,而環(huán)境照明則是通過展品表面的強光漫反射而實現(xiàn)的。很多古建,教堂的穹頂都這樣處理。
這種處理方式對天花及穹頂?shù)乃囆g品表現(xiàn)非常充分,但是,如果單純靠穹頂?shù)穆瓷鋪硖峁┉h(huán)境照明,照度還是不足,需要其它照明補充。
美術館的畫作或藝術品通常陳列于墻面,因此,我們不得不要重視立面照明。
平常人的視覺主要是平視,超過 80% 的日?;顒邮腔谄揭暙@取信息,平視即與立面相關。立面慣用的洗墻照明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墻面上, 以突出藝術品。
關于美術館的洗墻照明,現(xiàn)在的專業(yè)燈具已經(jīng)能做得很均勻,比以前有很大進步。
但是,洗墻照明做得很均勻就很好了嗎?
洗墻照明作為一種設計概念,最早由 理查德·凱利與菲利普·約翰遜兩位設計大師創(chuàng)造,他們稱之為“光洗墻”。它是采用多個隱藏光源組成一組泛光,將墻面均勻地照亮。
他們認為,“讓燈光像水一樣洗過墻面”,能大幅度地提升空間美感。
前面的文章我們談了美術館的洗墻照明,那么,洗墻照明是不是均勻就好了呢?
白天太陽灑在墻上最均勻了,但其實我們看了并沒有太多感覺。
美術館之所以把墻面洗亮,是因為以下原因:
一. 突出表現(xiàn)墻上的藝術品
二. 墻面的光照均勻,觀眾體驗舒適,長時間欣賞眼部不易疲勞
所以,如果洗墻照明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就非常好了,一味地追求光照均勻而忽視以上兩個因素,則是舍本逐末的做法。
根據(jù)上面兩個因素,筆者認為優(yōu)秀的洗墻照明應該做到:
一. 把展品照亮,比展品周圍要亮一些
二.展品周邊的光暗下來且柔和過渡。這樣既可以突出展品,又可以柔化光環(huán)境。
柔和舒適的光環(huán)境能讓眼睛放松,觀眾的長時間欣賞不會感到眼部不適。因此,我們分析一下人的眼睛。眼睛的“最佳視角”是以人向前平視90度為標準,向下傾斜15--40度。這是人們觀看一個物體時最清晰、最舒服的視角角度。這個角度可以大大的延長人的用眼時間而不感覺到疲勞,提高閱讀質量。
所以,最適合的展品與燈光布置方式應該是:
1. 展品布置在眼睛的最佳視角區(qū)域內(nèi)。
2. 燈光將墻面照亮,但最佳視角區(qū)更亮一些,然后光照向其它區(qū)域漸變暗。
墻面的光照示意如下圖:
這樣的做法既將藝術品照亮,又將墻面洗亮,光氛圍柔和卻又突出了展品。
這也很節(jié)能,空間明亮通透,避免光浪費。如果只是將整個墻面照亮,無差別洗墻,過分追求立面照明的均勻,這樣的空間會比較平板單調(diào),展品不突出。非展品周圍的光除了營造空間氛圍,作用不大,不節(jié)能。
采用洗墻來做立面展示,如果展品表面反射率較高,單靠洗墻照明就夠了。
一般美術館的墻面是白色的,展品的色彩大多比較豐富,人容易被吸引。
如果墻面是暗色的,展品會被更加凸顯,尤其展品是亮色或者反射率比較高的,如下圖:
但是,如果墻面是淺色的,而展品反射率又比較低,那么單靠洗墻照明是不夠的,還需要通過重點照明去補光。
也有采用寬光束燈具,將展品置于燈光中心,如此展品亮一些,通過大光束的中心到邊部和過渡達到整體效果,也會不錯。
總之,洗墻照明是為空間的展品表現(xiàn),氛圍營造服務的,只有達到了這個目的,才是合適的。
但除此之外,我們還有需要考慮的,那就是觀眾體驗。整個空間單純的洗墻照明,會讓人覺得太單調(diào),乏味······
這些問題又有什么解決辦法,照明方面有哪些對策呢?有沒有其它的照明方式呢?當然有。一般有切光照明和變焦照明。
切光照明的燈具,俗稱切片燈,照畫燈,有句話最能體現(xiàn)它的特點:
照畫不照墻――光只會截止在畫框里,看起來像內(nèi)透一樣。
這種方式極大地突出了作品,畫面的光一般比較均勻,細節(jié)突出。而畫面之外是暗區(qū),明暗對比讓人自然而然地將目光移到被照物。
早些年推出時,藝術家們很喜愛,很多畫展,攝影作品展競相使用。
一些紙質的文物展示也應用此燈,由于紙質類文物是對光敏感的展品,照度控制在50勒克斯以下,這種照度讓展品看起來很暗,采用普通洗墻照明文物不突出。
但是用了切光燈以后,問題就迎刃而解了,非畫面區(qū)域是暗的,畫面看起來反倒亮了。這種以暗襯亮方式很有戲劇效果。
切光照明適合于暗空間,如果空間很亮,其效果會差很多。
其效果與洗墻照明剛好相反,它能突出作品,但明暗對比增大,空間看起來變小,變暗。
所以,空間里這種燈用多了,觀眾的眼睛也會不太舒服。
所以,一般的美術館空間,門口或者走廊等過渡空間會用洗墻照明,而在局部重要展品處,將氛圍光做暗,再配合切光照明,會起到突出藝術作品的作用。
這樣也調(diào)節(jié)了整個空間光氛圍,不至于太單調(diào)。
還有一種燈光是變焦燈,這種燈就是將光斑調(diào)到與展品一般大小,畫作被燈光籠罩,中心光最強,逐步到邊緣減弱。
專業(yè)變焦燈的光暈會做得很柔和,燈光從藝術品中心到周邊過渡時,退暈柔和舒適,因此,它既突出藝術品,又不至于亮度對比太強烈,眼睛舒適感會強一些。
這種燈光應用也很廣泛了,任何空間,如果要突出作品,可以把光斑調(diào)精準一點,亮度高一點。如果要強調(diào)舒適度,把光斑調(diào)大一點,亮度調(diào)柔和,這樣空間亮度對比下降,整體空間會亮一些。
當然,這種空間的光氛圍,舒適度比洗墻照明低一些,但它重點突出了,也省電。
美術館用得最多的專業(yè)燈光一般包括這三種,在不同的區(qū)域,根據(jù)需要靈活使用。
譬如上圖作品,如果用以上的三種照明方式都可以,洗墻照明會柔和明亮。切光照明會突出作品。不過,如果我們深入分析一下:
這是一幅自然風光的攝影作品,沒有嚴格的照度限制要求,當然環(huán)境光亮一點會比較好。這樣,就可以先采用洗墻照明,把畫作和空間做亮一些。
不過這樣畫作看起來比較平淡,這時我們可以選一只變焦燈,在圈圈標識的地方補光,把它做得更亮一些,整個展畫就更有層次了。
所以,什么空間采用什么方式,希望達到什么效果,無固定模式,可以靈活調(diào)整。
美術館是展示交流,收集保存美術藝術作品的地方,不同的美術館也各不相同,如版畫藝術館、書畫館、工藝美術館等。油畫類作品比較多的當代美術館,燈光會亮一些、勻一些,而書畫院光環(huán)境會暗一些。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是:光環(huán)境盡量模擬創(chuàng)作場景。由于油畫的創(chuàng)作大多在室外,故空間光環(huán)境模擬室外光。而書法字畫創(chuàng)作多在室內(nèi)進行的,故其光環(huán)境會模擬室內(nèi)光。
因此,場館的定位不同,光環(huán)境也不相同。故在場館定位時,應確定光環(huán)境的基調(diào),它包括:
照度
空間是偏亮還是嚴格參照《博物館照明設計規(guī)范》執(zhí)行,如果文物少,當代藝術品多,空間就會偏亮一些。而如果字畫與文物多,就要參照標準執(zhí)行。
色溫
空間如果偏亮,當代藝術作品多,色溫會取中性白,如4000K;而如果空間偏暗,字畫多,色溫會取暖白,如3000K。
顯指
燈光無論何種色溫、亮度,都會選高顯指燈光,除非成本不允許。對于暗空間燈光顯指尤為重要,否則難以辨色。
場館定位不一樣,燈光基調(diào)不一樣。而館方或者設計師的想法不同,也會影響燈光。
對于場館燈光,有三種有意思的觀點:
1. 以展品為中心
2. 以人為本
3. 無中心主義,展品、人、燈光都光藝術空間的一部分
這些觀點各有千秋,這里我們暫不討論各家觀點的對錯好壞,從設計與施工的角度來看,美術館照明要求是漸進的:
首先,我們要滿足功能要求。無論展品、人、空間主次如何,我們首先要保證空間光達到便于觀展的目的,同時展品突出。這是必須滿足的。
其次,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,我們還要考慮觀眾參觀的舒適性,防止“博物館疲勞”。我們可以從視覺、展線、光氛圍等方面再深入研究,作出調(diào)整。
最后,我們再考慮燈具造型、點位、參觀者的分布、流量等,通過調(diào)整與引導,讓各種元素融入藝術空間,營造舒適協(xié)調(diào)的空間氛圍。
這樣看來,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,我們不知不覺地滿足了以上三種觀點的要求。
同類展館,內(nèi)部展覽也不相同,展覽不同,照明方式也會不一樣。
不同展館的展覽大多分兩類,即臨時展覽和常設展覽。常設展覽相對固定,臨時展覽經(jīng)常變換。常設展可以對燈光定制,通過燈具造型或室內(nèi)造型讓燈具隱藏,或者燈具與室內(nèi)軟裝結合,達到見光不見燈的效果。臨展就不太一樣,根據(jù)展覽的變化,燈具需要調(diào)整,故軌道燈用得最多,變焦軌道燈就非常適合,亮度,光斑大小,燈位都可調(diào),極大地方便了臨展。
因此,即便同一個館,展覽不同,照明方式也不同。
常設展覽可以采用吸頂安裝燈具,將燈體大部分隱藏在天花內(nèi)。
也可以采用發(fā)光膜,能提供面光與點光的定制燈具。
當然,也可以采用專業(yè)軌道燈。幾類燈具組合,達到完美效果。
臨展空間就不一樣,幾乎都是軌道燈。主要是考慮展覽的變化,如果燈具固定了,展覽有任。
何調(diào)整,燈具的位置、亮度、光斑大小都沒法動,展覽就沒法打光了。
美術館的燈光基調(diào),照明方式確定了,接下來需要關注燈光質量。
以前做博物館美術館,經(jīng)常聽到一些專業(yè)人士談“光傷害”,要防止紅外、紫外輻射等等。
但是到了Led時代,再談紅外紫外輻射已經(jīng)是一個偽命題,因為即便用嚴格的標準,led光源的含量還是偏低,我們要關注的倒是藍光傷害。早前比利時的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LED光源能夠使19世紀繪畫大師凡高常用的鉻黃顏料發(fā)生化學反應,導致顏色改變。(資料來源:人民網(wǎng)/文化/滾動新聞推薦 2013年01月11日)
由于光的輻射能量與波長成反比,LED光波中的藍光波長最短,故對于顏料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藍光。而對于LED光源,色溫越高,藍光成份含量越高!比較簡單的控制藍光的辦法是注意光色溫,《博物館照明設計標準》對于人工光的色溫有要求:
“一般展廳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溫應小于5300 K,文物展廳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溫應不大于4000 K”通過這些標準指導,對于光的傷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除了光傷害,我們還要注意眩光、亮斑、色容差、顯指、雜散光等,以下通過圖例一一說明:
1. 雜散光:燈具投到天花的雜散光,需要去掉
2. 亮斑:燈具光束角過小,造成投光不勻,產(chǎn)生亮斑
3. 眩光:燈具防眩角過小產(chǎn)生的眩光
4. 地面產(chǎn)生不需要的亮光帶
5. 燈具洗墻或投光不勻造成的亮斑
6. 投光的亮區(qū)不在展品上,在展品上方
這些都需要通過照明設計,燈具選型及燈光調(diào)試來一一解決。
如果這些問題都考慮到了,空間氛圍就會很好,燈光與室內(nèi)整體設計相得益彰!下圖是一個藝術品展示空間的實景:
1. 空間簡約,大方。沒有繁雜的裝飾,顯得空間大。
2. 畫面通過暖色的布光,突出藝術品。整個空間光色偏白,暖白色溫的重點照明讓畫面突出,不過,由于燈光十分柔和,燈光與環(huán)境光,藝術品與墻面沒有區(qū)分界限,融入感強。
3. 冷色的,偏藍的自然光給空間以清新、自然之感。它與暖色的木板,燈光相呼應,整體層次更加豐富,不再單調(diào)。
4. 墻面反射的人工光與天窗的自然光,作為環(huán)境照明均勻柔和地灑在地上,給游客安全舒適之感。
所以,好的空間光氛圍,通過優(yōu)秀的照明設計,專業(yè)的照明產(chǎn)品,細致的燈光調(diào)試,才能打造令人流連忘返的光環(huán)境!